【海艺节】“音”缘际会 中外弦友刺桐城里唱南音
2019-11-29 09:56:57

  音乐家展开艺术对话,南音与波兰音乐合作演绎;海内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南音社团,成为这一古老乐种的粉丝和传承人

  今年,是南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十年。作为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核心项目之一,已连续举办十三届的南音大会唱在泉举行,海内外弦友纷至沓来。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如今,传统南音不只受到铁杆乐迷、思念乡音的游子们青睐,也获得了许多高校学生、都市白领、音乐人,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喜爱。

  穿过时间长河,千年古乐响彻今朝。如今的南音,在保护与传承中,既保留了许多古调名、古牌名、古语古音,蕴含着晋清商乐、唐宋大曲、燕乐、佛曲以及宋元南戏音乐的遗绪遗韵,同时也注入了新元素,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南音去认识泉州,感受着沉淀在这座古城中的历史与文化。

大合奏·嗳仔指《霏霏飒飒》 (林婕 供图)

来自新加坡的南音表演者与泉州南音传承人蔡维镖一起登台合奏

南音新剧《凤求凰选段·当垆卖酒》 (林婕 供图)

泉州南音传承中心与日本泉州会共同演奏《八面金钱经》 (林婕 供图)

南音传习表演《南音生南国》 (林婕 供图)

大合奏·煞谱《梅花操》 (林婕 供图)

南音艺术家们登台献艺

南音演唱《雅调清音万年长》 (林婕 供图)

波兰演奏家Maria Pomianowska的团队 (林婕 供图)

泉州、波兰艺术家表演南音合作曲《送君》 (林婕 供图)

  八方访客闻“音”来泉

  此次,以第十三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为契机,来自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海内外南音社团在泉携手开展了18场南音会唱交流活动,连续多日在泉州南音艺苑、泉州府文庙、老年大学等场馆轮番上演南音表演。丰富多彩的南音表演不仅让本地爱好者们能够在家门口一饱耳福,也让众多正在泉州参加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中外访客们可以一睹南音的风采。

  多年前,因偶然听过一次南音,来自马来西亚的爵士乐演奏家张慧灵说,自己从此便对南音念念不忘,喜爱至今。此番来泉正巧碰上国际南音大会唱活动,她便特地抽空赶来听曲。“百闻不如一‘听’,南音让我受益匪浅。”在张慧灵看来,南音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它的长调慢词,可以让人静下来去细细品味。她直言说,此次身处在南音的发源地泉州,近距离去观赏南音艺术家的表演,感受着南音独有的曲调、唱词及表演方式,这些都给她带来不少音乐上的启示以及新的创作灵感。与初识南音不久的张慧灵不同,上世纪50年代便离开泉州到菲律宾打拼的王琴,如今已近七旬,她形容自己是一名资深的南音“发烧友”,无论是身居海外还是回泉探亲,只要碰上南音演出,她都会赶去参加,只为借着听曲来解心中的思乡之情。

  “对于身处异乡的游子来说,南音就像乡音一样,承载着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在澳门南音社社长陈明白看来,此番应邀来泉参会的南音社团中,许多成员都是因南音而在异乡结缘,大家相聚一起结社唱乡音,南音成为他们寄托乡思的最好载体。

  菲律宾长和郎君社总务主任蔡泽煌认为,对于身处海外的游子们来说,唱南音、听南音,是一种关于根源的记忆,过去一代又一代下南洋打拼的人们将不同时期的南音技艺带到当地,为设于海外的南音社团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参与南音会唱,则是喜爱南音的海外社团成员交流互动的好机会。

  中外艺术家借南音对话

  在21日晚上举行的第十三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开幕式《南音韵·四海情》演唱晚会中,由中方古老的南音与西方波兰的演奏家Maria Pomianowska团队一起合作演奏南音名曲《送君》,以新型的舞台表演形式给现场观众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2013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南音,之后便开始尝试将波兰音乐和南音综合在一起,现在我会时常在波兰的音乐节中表演南音,并且我也把南音带到了课堂教学中。”已经来过泉州6次的波兰演奏家Maria Pomianowska回忆说,早在2017年,她就曾带领团队来泉交流,在与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合作演绎了南音传统曲目《满空飞》时,泉州南音传统乐器与波兰传统乐器苏卡等实现了同台“对话”,有别以往的表演形式收获了如潮好评,为今年《送君》的合作演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Maria Pomianowska看来,古老的音乐,通过跨界演绎能汲取新的活力,这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也让人看到了南音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无限可能。

  此外,在开幕式晚会上另一曲由南音洞箫与日本尺八共同演绎的《八面金钱经》,也让观众们看到了两件同门乐器因南音而碰撞出的“火花”。对此,已经参加过十届南音大会唱的日本泉州会代表若代水仙介绍说,日本尺八,是与泉州南音中的洞箫极为相似的一款乐器,两者虽远隔千里,却同出一源,此番两种乐器能够同台合奏,也为传统的南音经典名谱的演绎带来一些别样风情。而谈及渊源,若代水仙回忆说,其实自己身处的日本泉州会早已在二十多年前就与泉州南音结下了缘分,正是想着去探访尺八同源的洞箫所在的城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便与其他乐手一起来到泉州,也正是这趟寻访之旅,开启了与泉州南音的交流互访,也促成了两种乐器的同台合作,以及对南音传统曲目的全新演绎。

  古老乐种吸引年轻人参与

  此次来参加第十三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活动,身边不少年轻的南音表演者引起了若代水仙的注意,他坦言说,在日本参与到尺八演奏协会的人群大多是老年人,泉州听南音、唱南音的人中,有很多是年轻人,这令他十分羡慕。

  不仅是来自泉州本地的南音社团,不少来自海外的南音社团中,此次也可发现许多年轻人的身影。对此,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正监察李长旗介绍,泉州是南音的发祥地,这门艺术在当地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为了学习泉州南音,他们特地从泉州请老师前往印尼去授课,因师从泉州的南音老师,年青一代的学员们都对泉州南音有了更深认识,且十分愿意加入传承它的队伍中。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该基金会已经培养了多批年轻且高学历的南音人才。

  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社长的丁宏海介绍说,近十年来,该音乐社通过吸引一批青年人的加入,通过多元的创演、系统化培训,借教育与拓展计划将南音带进校园,推动南音艺术在新加坡的传播与推广。为让青年一代能够了解南音的根在哪里,早在十年前,该音乐社还带领青年社员们来泉拜师,通过泉州南音传承人蔡维镖的言传身教,这些青年社员如今已成长为南音老师,并在新加坡为年轻人教授南音课程。在今年的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活动期间,这些学有所成的年轻社员们还在泉州举办了《古乐清音》专场演出,在丁宏海看来,这场南音专场演出,是新加坡年青一代南音传承者们通过朴实无华、还原返本的演绎方式,为南音发源地的观众们献上的一份南音学习成果“答卷”。

  泉州作为南音的发源地,在南音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中下了大功夫。在此次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系列活动举办期间,通过南音保护传承成果展、庆祝南音申遗成功十周年座谈会,海内外访客们对泉州南音,特别是申遗成功以来的保护传承成果有了更多了解。十年来,泉州通过创办“南音网”,开发数字化智能曲谱,创办南音新剧目等方式,大力推广南音创新发展。对此,澳门南音社理事长陈抱治说,每次来泉都能感觉到这里南音的进步,不仅曲目推陈出新,许多年轻人、小孩子都参与到了听南音、学南音的队伍中,这也为南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氛围。而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则表示说,在观看国际南音大会唱开幕式晚会时,由南音新苗小学生们现场传习演唱的《南音生南国》是令他印象颇为深刻的,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着南音,他坦言自己感到既温暖又感动,因为孩子们的表演让他看到了希望与传承,感受到了南音这一古老的乐种依旧焕发着无限的生命力。

  近年来,泉州市加强南音专业表演团队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设、实施“泉州南音记录工程”、举办国际南音大会唱、实施南音进学校、复兴发展民间班社等,为南音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助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福建省音乐协会名誉主席章绍同看来,将南音带入课堂是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中传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泉州不仅积极将南音引入中小学课堂之中,通过开展南音进校园活动,编发了《泉州南音基础教程》等教材,将南音曲谱“翻译”成简谱和五线谱,便于教学,并形成连续性、长效型、专业化的南音人才培养机制。泉州师范学院设立的全国首个南音本科专业和硕士点,也有助于南音能够在泉州大、中、小学各个层次普及开来。

  在谈及关于南音创新这一话题时,章绍同则提到了本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开幕式晚会上,南音的新剧《凤求凰》,其正是运用了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千年绝美的爱情故事以南音曲调展示出来,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新意。正是立足于创新,多年来,泉州南音乐团就一直秉持创新理念,所创作出的多部具有时代风采和现代化艺术理念的南音精品之作,受到众多海内外南音弦友、南音爱好者们的欢迎。在丁宏海看来,泉州南音在创新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尝试,其实也为海外南音社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而有原汁原味的,有较传统的,还有新元素的南音,才能让南音这一古老的乐种焕发新的生机,使之在艺术领域上持续散发光芒。

  □记者 陈士奇 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黄冬虹】